是俗是雅?进入宫廷紫砂器大变样

时间:2021-12-29 16:22:29  点击:811

松风泻处生鱼眼,

中泠三峡何须辨。

清香仙露沁诗脾,

座间不觉芳隄转。

——乾隆御题诗《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



宜兴窑紫砂胎泥绘烹茶图题乾隆御制诗文执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壶一面刻乾隆御题诗《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另一面泥绘烹茶图。密林深处细雨濛濛,一股清澈的山泉顺流而下,通向茅屋的小桥上一老翁举伞匆匆前行,屋中的老妇正倚窗向外张望,小侍童忙着煮茶迎接主人的归来。


宜兴窑紫砂胎泥绘烹茶图题乾隆御制诗文执壶局部


此壶是故宫博物院所藏乾隆时宫廷紫砂标准器之一。


明、清两代,景德镇窑以其独有的高岭土资源加上皇家定为官窑的集权加持,位列诸瓷窑之首。稍晚一步,宜兴窑也凭借着举世无双的陶土矿、紫砂泥在明至清代发展到了巅峰。可以说景德镇窑的瓷器,宜兴窑的陶器(紫砂是一种炻器,近于陶远于瓷),双星闪耀,可合称中国的陶瓷双霸。


明万历 宜兴窑紫砂雕漆提梁壶(残)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壶内原旧黄签上写有:“宜兴窑提梁壶一对, 寿康宫。”可知其原为皇太后的寝宫之物。


最好的东西只供皇家。景德镇明、清时稳设官窑,朝廷派遣督陶官奉旨烧瓷。宜兴窑的上等佳器也流入宫廷,被称为宫廷紫砂。


明 宜兴窑天蓝釉鹅颈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晚明时期宜兴窑开创紫砂挂釉器,《陶说》记载:“明时江南常州府宜兴欧姓者造瓷器,曰欧窑。”


宜兴紫砂在明正德年间就已在民间流行,引起宫廷注意。最早进入宫廷的是以欧窑为代表的上釉紫砂,还有作为雕漆壶的素坯内胎。


明晚期宜兴窑“时大彬”款紫砂胎剔红山水人物图执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壶以紫砂为胎,外饰雕漆,于砂壶的表面髹有十几层朱漆,以名匠时大彬所制紫砂器为漆器胎骨者,全世界仅此一件


宫廷紫砂是指完全按照皇家旨意和图样制作的紫砂器物,专供宫廷使用。事实上,宜兴自明代始即为宫廷制作紫砂器,此后历经整个清代没有中断。

进入清代康熙年间,宜兴紫砂作为御用茶器对于皇帝来说更是不可或缺。首先在材质上,宫廷紫砂精品泥质细腻、色泽温润,完全脱离了粗糙的土砂气。由宜兴紫砂素器入贡朝廷,再由总管内务府所辖造办处进行二次彩绘加工。其中等级最高着便是落“康熙御制”款的紫砂胎珐琅彩器。


台北故宫博物院“紫砂风潮——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器及其他”展

康熙末年制作的这批宜兴珐琅彩茶壶和盖碗共供19件完整器,均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类器物大多书有康熙御制款,等级极高


珐琅彩画装饰多见于瓷器之中,作为一种宫廷垄断的工艺,早期只为皇帝御用。最初从国外进入中国的是铜胎珐琅器,康熙帝对这种工艺甚为喜欢,便授意造办处及作坊匠师将此西洋珐琅之技“国产化”。


宜兴紫砂是陶胎胎质较瓷器疏松,细小的缝隙会吸溶进彩料使珐琅彩的画面不甚光洁当时的彩料主要依赖西洋进口为节省彩料并增强画面效果作品均先于紫砂胎体上施透明釉,后于釉上彩画。这种情形为康熙朝御用紫砂所独康熙朝以后的画彩器都是直接将彩料绘制于素胎之上,不再用透明釉打底。


台北故宫博物院“紫砂风潮——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器及其他”展

除器物本身讲究,所装盛的盒子也做工精细


当时的紫砂画珐琅采取了多地合制的方式,以宜兴原矿紫砂泥为材料,在宜兴当地制成紫砂素胎,然后到造办处及珐琅作坊加工绘制,康熙帝甚至亲自设计、御审、定型。


此一过程体现出了清宫中用品追求富丽典雅的特点。如下面这把清康熙宜兴胎画珐琅四季花卉方壶的壶身、壶盖四面以珐琅彩绘饰四季花卉,整体炫丽而缤纷。


清 康熙宜兴胎画珐琅四季花卉方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壶底正中先以白色彩料打底,后书“康熙御制”四字蓝料楷书款,可推测其为康熙皇帝御用的茶器之一。


清康熙 宜兴胎画珐琅四季花卉方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样的花卉纹样在康熙及之后民间所用的宜兴窑紫砂壶中十分流行,但却没有珐琅彩这样明艳华贵的颜色用于描绘花卉,而采用泥绘,贴花,浮雕,模印等多种装饰形式。


运用相同的泥色或者不同的泥色来装饰壶体,富于观赏性,与台北故宫所藏的康熙宜兴胎画珐琅四季花卉方壶相比颜色自不如其明艳,但花卉的立体感却更突出。


而贴花工艺精细、灵动与否是其价值的关键。


再来看一件类似作品。


 | 清康熙 宜兴紫砂花卉纹八方瓶 |  

 香港苏富比2016年12月拍卖会 成交价:11.875万港币


这件清康熙宜兴紫砂花卉纹八方瓶亦采用堆泥贴花工艺,花卉纹样亦与前者之壶相类,但工艺便细致很多。


当然,除了紫砂上彩,御制紫砂器亦有多采用堆泥之法 , 在素身胎上 , 以泥浆层叠垒砌 , 附以雕刻。下面这件便是一例


清雍正 宜兴窑紫砂凸雕夔龙花盆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花盆造型优美,纹饰精致,是宫廷中栽种室内花草的用器。


另一种浮雕是贴花模印 , 这样能极大提升紫砂制作的效率 , 康熙之后逐渐成为主流。如下面这只宜兴窑惠逸公款凸莲瓣碗便是采取这种工艺 , 其上每个莲瓣大小粗细均等 , 自源于模印之法。 


清雍正 兴窑惠逸公款紫砂凸莲瓣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不同的器形和造型在贴花的运用上视装饰题材来定,形成效果也不同。



至雍正帝,他对宜兴紫砂器还有新玩法。他看重的是宜兴紫砂器妙到毫巅的造型,下旨让景德镇官窑以宜兴窑器为母型进行仿烧。


据清宫《活计档》记载:“雍正七年七月三十日郎中海望持出菊花瓣式宜兴壶一件。奉旨:做木样交给年希尧,照此款式做钧窑,将霁红霁青釉烧造。”


 | 清雍正/乾隆 宜兴紫砂菊瓣壶带盖 |  

 北京保利2019春拍 成交价:78.2万人民币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旧


清雍正 窑变菊瓣式扁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是便有了瓷之官窑菊瓣壶。


到了雍正十一年,他又下旨:“着照宜兴钵交与烧造瓷器处仿样,将均窑、官窑、霁青、霁红钵各烧造些送来,其均窑色要紧。”


 | 清雍正 紫泥刻心经盖钵 |  

 中国嘉德2011秋拍 成交价:9.2万人民

 | 清雍正 霁红釉盖钵 |  

 中贸圣佳2016秋拍 成交价:414万人民币


两相对比,作为母型的宜兴窑之拍卖价钱远逊于对其仿造的景德镇官窑器,何为价格洼地引人思索。

雍正时期的宫廷紫砂,一改康熙时期的恢弘气势,转而呈现出浓郁的典雅风格,器物造型、线条简洁大方,砂料质感强烈浑朴,更符合紫砂器的本质特征。

清雍正 宜兴窑紫砂莲心铭花鸟六方茶叶罐,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雍正时期内廷特向宜兴定制带有不同的茶叶名称的小容量紫砂茶叶罐,供皇帝品茶使用。莲心茶为江南名茶之一


雍正朝的宫廷紫砂器依然有皇家富丽华贵的一面。如以漆髹饰紫砂壶始于明代,清雍正年间吸收了漆画中重彩描金的技法,将壶体装饰得金碧辉煌。

清雍正 宜兴窑紫砂黑漆描金彩绘方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壶为紫砂内胎,外髹黑漆,并以金彩绘画。壶身描金漆绘保存完好,盖上则大部分脱落。壶身四面所绘内容为山水楼阁图,壶柄和流上绘制梅花。


除通体上漆以外还有局部上漆的作品,如这件宜兴窑紫砂金漆云蝠砚便为一例。


清雍正 宜兴窑紫砂金漆云蝠砚,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雍正时期宜兴开始专门向造办处砚作提供素坯砚,经造办处描金彩绘加工后作为皇帝本人使用的朱批御用砚


又如下面这件笔筒便口沿髹黑漆描金彩回纹边饰,底髹黑漆。

清雍正 宜兴窑紫砂描金堆绘打枣图大笔筒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在民间,紫砂宜兴原产地,则于此时出现了一位紫砂大师。杨季初,清雍正、乾隆时宜兴名家,精通泥绘。于上一章介绍的堆泥贴花工艺不同,杨季初所擅者为堆泥绘。


 | 清雍正-乾隆 杨季初制紫砂泥绘唐人诗意笔筒 |  

 保利香港2012首届拍卖会 成交价:575万港币


泥绘工艺自康熙时出现,泥绘装饰源于旧时的漆器堆雕工艺方法,在已成型完工且保持一定湿度的坯体上用本色泥堆画,局部、细部用专制工具精雕细琢,使之质感强,有浅浮雕、薄意雕的效果。
杨季初善用泥绘装饰,其作品通常设色典雅,善于掌握主题质感,以粗砂揉入泥浆,堆塑斑驳的松干与皴裂的山石;以细砂入泥,摹写柔软衣物的编织感;以淡黄脂泥,描绘人物皮肤的平滑感;以淡薄墨泥,晕染出云淡风轻的夜云,由此展现其高超技艺。

 | 清乾隆 杨季初制泥绘二甲传胪笔筒 |  

 北京保利2019秋拍 成交价:345万港币
杨季初所制之宜兴窑紫砂器受到宫廷认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宫旧藏中有色泥堆绘山水纹笔筒,当是杨季初入贡内廷御用的作品。此类宜兴紫砂笔筒走入清廷内府,登上御用书房的案头。

 | 清雍正-乾隆 杨季初制段泥泥绘山水纹笔筒 |  

 中国嘉德2013年拍卖会 成交价:316.25万人民币


紫砂器的泥绘之风在雍正朝受到宫廷重视喜爱,延续到乾隆朝。

清宫廷对紫砂器不能割爱,起初原因是紫砂器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十分适合作茶器具。乾隆皇帝在《烹雪迭旧做韵》诗中便有记:“宜兴磁壶煮雪水茶尤妙”。


清乾隆 宜兴窑紫砂胎黑漆描金菊花图执壶,北京故宫物院

这一时期造办处漆作在技术上已经完全解决了彩漆与砂胎的粘和问题,雍正时粘和不好成片剥落的情况不再出现


深度赏玩紫砂器后,他们又被紫砂器在使用过程中有如玉石,历久弥新、韵致怡人的美感所征服。至乾隆帝,零星的进呈已无法令他满足,宫廷于是开始向宜兴定烧紫砂器。除茶具外,还同时烧制文房用具、花盆、鱼缸等。


左:清 宜兴窑乾隆御制诗凸竹纹茶叶罐

右:清 紫檀书画装裱分格式茶籯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宫廷造办处负责设计呈览皇上的紫砂茗壶图样,经批准后到宜兴依样定制(或诏高手进宫制作),专门制作供皇上饮茶的御用茶壶和茶叶罐等。同时,宜兴窑也不断地进献贡品。


清乾隆 宜兴窑紫砂描金彩绘天鸡尊,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尊砂泥极细,装饰华丽,是乾隆朝宫廷御用文房清供之一


这一时期在紫砂器上已能熟练地运用堆绘、描金、上漆、彩画、刻、剔等工艺,集诗、书、画、印为一体,色彩艳丽,制作精良,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


清乾隆 宜兴窑紫砂双螭福寿水丞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些宫中使用的宜兴茶具都是成套或成对地烧制,当中一些是先在宜兴烧内胎,然后进呈宫廷由造办处进行再加工,如上漆、描金、彩画、书款等。


清乾隆 宜兴窑紫砂粉彩四季花鸟图委角笔筒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紫砂胎施以粉彩的做法在清乾隆时期大量出现。


宫廷宜兴紫砂有着与民间宜兴紫砂不同的奢靡绮丽风格,多种材料与紫砂结合,巧思无限。


清乾隆 宜兴窑紫砂胎绿地粉彩描金瓜棱执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壶藏有一对,原存放于皇帝的寝宫养心殿内,是乾隆皇帝喜爱的御用紫砂器


及至道光年间,又出现了宜兴紫砂与玉、木、锡皮相结合的作品,再次突破了宜兴紫砂器的美学边界。


清道光 宜兴窑石楳款紫砂胎镶玉槟榔木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壶上使用玉、槟榔木、锡皮三种材料装饰,工艺复杂


| 清 石楳锡包碗 |  

 北京远方2013年秋拍 成交价:4.37万人民币为紫砂胎锡包碗

宜兴紫砂器以茶壶为突破口,为追求泡茶时的最佳出汤效果器物造型制作严谨,做工细腻讲究严丝合缝。此一传统使得宜兴窑器物在造型上远胜其它民窑。而紫砂肌理特有拙朴之气又让民间文人追摹不已并参与制器发展出更为隽永的古雅之风。


| 清·鸣远连生乐事水洗 |  

 中贸圣佳2021上海秋拍 估价:25-30万人民币


宜兴紫砂进入清代宫廷后,为适用于金碧辉煌的皇宫大内,风格便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转变。


紫禁城内的御茶房专司上用茗饮,果品及各处供献,随侍坐更等事


在外表上,宜兴窑的一些器物或“穿上外衣”或妆点“妆容”。出现这种古朴与华丽相结合的独特艺术面貌,在古代的其它器物上是不曾有过的。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特点如何融为一体,清代康雍乾三帝以其高超卓绝的艺术品味交出了各自的历史答卷。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评论

刷新验证码 您还可以输入个字,您最多可以输入个字。